问:何故观心者、观无生者,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
答:《念佛镜》云:
「一度看心,未知灭几许罪,得几许功德,不言灭几亿生死之罪,地狱悉灭,往生净土。故知少于念佛功德百千万倍。」
因为参禅、观心,并没说能灭几许罪业,并没说获得几许功德,并没说灭除几亿生死之罪,并没说灭除地狱之罪,并没说往生净土。
这是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用这样的道理来佐证念佛功德,多于看心功德百千万倍。这个问答古德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对《念佛镜》这个问答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竹窗随笔》这本书莲池大师说:善道、道镜这两位大师,著作《念佛镜》,以念佛和种种的法门对举。对举的意思就是对比,然后皆断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可谓笃信明辨,大有功于净土。
莲池大师认为,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这样的著作《念佛镜》的道理,是有功于净土法门。
「独其对禅宗这一章,说观心者、观无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学人疑焉」。
学人是莲池大师的自称,学人是非常客气的用语,也就是还在生死大海,在学习断除见思二惑了办生死的佛法。莲池大师心中有所疑惑,下面说出莲池大师自己的看法,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说:予以为正四料简所谓「有禅无净土者是也」。
莲池大师对《念佛镜》两位大师第二十一个问答这样的开示,莲池大师认为说,这就是永明延寿大师在「禅净四料简」所说的: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参禅的人如果不想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参悟自性,十个人有九个人是很难了断生死,很难跳脱苦海,所以叫做十人九蹉路。蹉路的意思就是蹉跎光阴岁月徒劳无功,虽然有参禅并无了办生死,并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意思。「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一个参禅的人如果没开悟,没有明心见性,那么在临终阴境现前,就是业障现前,随着业力的牵引再继续六道轮回。
我们可以看见印光大师在《文钞》举很多参禅的高僧,虽然参到有知道未来的神通,但是仍然在六道里面轮回。甚至参悟到可以知道自己会投生到哪一户的人家出生,犹如唐朝的圆泽禅师一样。可是这么了不起的禅师,能参悟自己会投生到哪一道,到哪一户人家,还无法了办生死。
所以要了办生死是非常之难,因此永明延寿大师鼓励参禅的行者兼修念佛。
「禅净四料简」所要说的对象不是念佛人,是参禅的行者。所以莲池大师认为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所著作《念佛镜》,所说的观心、观无生,是只有执着观心,也就是这些参禅行者不相信有极乐世界,执着无生,不相信有念佛往生净土。也就是虽然有观心、有参悟自性,还没达到即心即土的程度,还没悟到生即无生的境界。也就是这样观心的禅法行者,或者观无生的参禅行者,有偏空之见,不是证悟圆顿之禅。这样莲池大师说:反不如理性虽未大明,而念佛证悟三昧的人。当然一个念佛证悟念佛三昧的人,一定是比一个参禅没有证悟自性的人,功德多于百千万倍。莲池大师最后在结论说了一段很好的话:
「若夫观心而妙悟自心,观无生而得无生忍,此正与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谁轩轾之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观心的参禅行者,若参悟到妙悟自心,观无生观到证悟无生法忍菩萨,那就与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同样的功德。又有何上下之分呢?
也就是没有功德多少的差别。莲池大师这段话,就说得非常的圆满,使我们在看善道与道镜这两位大师,所著作《念佛镜》的问答,更能不会有误解,莲池大师确实非常的了不起,跟莲池大师赞叹!
版权所有:准提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