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常建《落第长安》赏析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翻译:
家园美好我还要留在秦地,耻于圣明时代仍是失意之人。
回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那就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赏析: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唐代诗人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落第长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诗以设疑起句,诗人本来有个充满幸福和温馨的家,但不能回去,还要留在异地他乡。这种设疑的手法,促使读者往下读。“耻”、“失路人”揭出了谜底——政治清明却金榜无名,作者这个落榜之人只能无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为害怕家乡的花鸟会耻笑于他。从“莺花笑”三个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鸟都会耻笑他,那么人会怎么样?结果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虚写实,用“莺花笑”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细腻而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既然害怕遭人耻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对家园的思念又是那样的深切!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和有家难归的无奈在诗中表现得极为深切,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的无声呜咽,这种压抑的情感,更让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鸣。
作者简介: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祖籍邢州(今邢台),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
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常建其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诗一卷。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