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法华经》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常不轻”的菩萨,他其实就是释迦摩尼佛过去生中的一生。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见人就拜。不仅包括了修行层次没有他高的其他比丘,比丘尼,还包括了最一般的普通人,他对所有人都非常的恭敬尊重。
当人们问起他为何要这样做时,他说道:“你们将来都会成佛的,我不敢看轻了你们,如果这样的话,那就等于看轻了佛一样。”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包括一些自认为颇有修行的比丘,都傲慢的认为他根本就不懂佛法,还到处乱说,装模作样的,于是,有的比丘就在他向自己磕头的时候,用脚去踢他,还恶狠狠的打他。要换做一般人,肯定会这样作想:我对你们如此毕恭毕敬,你们不领情就算了,居然还要来打我,我一定不会再向你们磕头了。可是他是“菩萨”,不是凡人,他依然要向那些人磕头,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当他远远的望见那些人的时候,就开始向他们磕头。还不等这些人走到自己身边,就站起来跑开。以免自己再被打。
就这样,他始终如一,见人就拜。终于成就了自己,也感化了他身边的所有人,被人们称为“常不轻”菩萨。正如他说的那样:每个人最终都是要成佛的。他因为视一切众生为未来佛,从而不敢“怠慢”身边的所有人,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修道,无非是告诉他人一定要降服自身的傲慢,放弃对“佛法”的执着。《金刚经》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佛法,但又不是佛法。连佛法都应该舍去,又何况不是佛法的其他外道之法呢?
普通的比丘认为自己潜心修道,整天拜佛诵经,参禅打坐,这就是在修佛法,就是在寻求解脱之道。并认为“常不轻”菩萨的见人就拜的方法不是修佛,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学佛修道不在于具体的形式,而在于修心,只要能让自己去除“贪嗔痴慢”等根本烦恼的方法,都是佛法,与佛法并无区别。“常不轻”菩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彻底降服傲慢之心,并对其他比丘的打骂不生嗔恨,这就是修行功夫,就是菩萨所为。反而那些不明就里的比丘们,执着于形式,并对他人生起傲慢,嗔恨之心,这哪里是修道呢?
南怀瑾先生也说道:“悟道成佛,不是披上袈裟混口饭吃,也不是念念经,吃吃素就可以成就的。而是要发勇猛心,坚决断除心灵深处那些根深蒂固的‘贪嗔痴慢’等恶习,只有这样才能开启智慧的光明,利益众生。
”对待别人的过错,如果不能原谅他,宽恕他,自己的心灵就会被烦恼,怨恨所占据,不仅对他人无益,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这又是何苦呢?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独家发布。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版权所有:准提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