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于佛学是陌生的,但只需要稍稍推开佛学大门一点,就知道,佛学从古至今传道千年是有道理的。
在之前我对佛学的印象都是这辈子吃苦,下辈子享福。但其实不是,佛学是告诉我们如何从更高的水平去看待苦恼,从而懂得如何获得内心的快乐。
苦:烦恼从哪里来的?是七情六欲得不到满足,更细致一点其实是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整天沉浸于焦虑之中却没有专注做过一件事情。但这只是烦恼之苦,不在生老病死这些苦难之中。所以我们要如何应对烦恼呢,那就是冥想。
在佛家,冥想也分为三个派别,分别是禅宗,藏传佛教,内观。禅宗讲究的是顿悟,如诗人作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藏传佛教冥想则是想象视觉意象,如同艺术家一般将心中所思所想用化作,歌曲表达出来。语言其实就是传播人们心声的媒介,而有时候歌曲化作等艺术表达往往比语言更传神传意。这也是艺术家们的实现价值所在,因为他们在创造第三种语言啊。而内观则是细细的体察自己的情绪。
冥想的好处:冥想不仅仅是佛家一家之“技”,哈佛幸福课里对冥想的研究也是大有人在。他们得出:经常冥想的人很容易得到快乐,因为他们很容易被积极的情绪所感染,对痛苦的情绪则本能拒绝。这些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冥想人群对于突发事件的反映,发现相比于普通人,他们对突如其来的惊吓更能保持镇定。并且冥想者一般更能够专注的做一件特定的事情,心理学上说最简单获得快乐的方法就是专注的完成一件特定事情就会获得快乐,这快乐来自于成就感。所以冥想者不仅能从冥想上获得快乐,还能从专注做事这一方面获得双向的快乐。
那么如何从冥想上就能够获得快乐呢?冥想大致流程如下:坐下-专注于呼吸-长时间专注-深度平静-获得快乐。这只是大概流程,如何从深度平静到获得快乐,还有一些细节要做。
这些细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次个层次就是把自我和各式各样的情感隔离,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情绪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苦难,不然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冥想者了。冥想的过程更多的是和自我对抗和自我控制,这些就需要自行体会了。
但冥想并不能代表从更高水平观察世界,观察的只是自己,这一点又要从佛家的色即是空讲起。色即是空里面的色是什么,当然不是我们第一反应的东西,而是事物的内涵。事物是客观的,内涵是主观的,因此色会影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而佛家修行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对待这个色,最终达到空的体验“对待事物比之前更真实,人的主观感触未必是真的”,这就是色即是空。
版权所有:准提咒问答网